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导语】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拾荒母亲的一天
“在城市,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农村,为了养家糊口,天天与垃圾打交道,但从来不嫌脏。他们已经习惯被人瞧不起,但他们并不在乎,因为只要能赚到钱,面子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这一群人,就是城市拾荒者。九年了,娘的黑发已慢慢变白,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九年了,娘老了很多!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同走进俺娘九年生活中的某一天……”这是一组照片的引言。照片中的“娘”拾荒九年,供两个儿子上大学;儿子拍下母亲一天的拾荒生活,参加摄影征稿。近日,一位来自江都的“拾荒老娘”,通过儿子拍的照片,感动了全国众多网友。
这组摄影作品的作者正是这位老母亲的大儿子冯英龙。冯英龙今年23岁,已大学毕业,目前在苏州一家婚纱公司做网络营销。如今,虽然大儿子已大学毕业,但由于小儿子还在上学,老母亲仍不肯卸下肩上的担子,继续拾荒挣钱。
母亲是拾荒的,可能许多年轻人会觉得很没面子。冯英龙为什么非但没有回避,而且还亲自拍出来,与全国网民分享呢?“不瞒你们说,以前我确实很自卑。同学们家里条件都很好,母亲做官的、做生意的都有,可我的母亲是拾荒的。所以,我都不愿和同学说起我的母亲。”冯英龙坦诚地说,“可是,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母亲的艰辛,越来越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拍这个,就是为了表达我的感恩之心。”
【素材解析】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冯英龙的品格显得尤为珍贵。不论母亲出身、外貌、经济能力如何,她都给了儿女生命,含辛茹苦地养育儿女。最需要理解她们的子女,却往往视而不见,甚至羞于提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多了被父母百般呵护的子女,还要抱怨父母不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啃老族”也应运而生。对于他们,治疗的良方就是学会体会父母的艰辛和苦心。
【话题运用】
感恩、孝敬、真情、啃老族、角色转换之间等。
只记住那些感动和美好
当一个人的心灵中充满了感动和美好情愫的时候,天空一定是澄澈明朗的,世界到处都是鲜花和微笑,所看到的每一个人,也一定都是善良可爱的。相反的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总是充斥着仇恨和嫉妒,他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一定都是狰狞可怖的,看到的每一个人也必定都长着一双恶毒的眼睛。
《世界科技译报》有一篇报道说,精神病学家卢利亚收治了一位精神严重错乱、已不能生活自理的病人。他对病人进行诊断之后,发现他的疾病没有别的,就是因为他的大脑像计算机一样,只要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事情,都永远地储存起来,不会忘记。这样的超强记忆,导致他的大脑各种信息错乱,运转混乱不堪,完全丧失了正常的逻辑。
医生开的药方很独特——带他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蒙上他的眼睛,不再让他看到听到任何事情,制止他的大脑再存入任何信息,强迫大脑恢复遗忘的能力。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遗忘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要把自己的大脑当作一个会过滤的筛子,把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美好留下来,而把那些烦恼和不快忘掉;把那些专门作祟的小人忘掉,把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长久地记住。
【素材解析】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我们大脑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学会了筛选和过滤,学会了忘记,只记住那些让自己感动和美好的事情,我们就会是轻松快乐的人。
【话题运用】
学会遗忘、关注与忽略、对症下药、铭记与忘记、心灵的空间等。
感恩的窗帘
这是一对师生的故事。
老师如今80岁高龄,学生也已60多岁。
老师刚搬进这个住宅区时,心中不免忐忑,自己与老伴都老了,子女不在身边,拆迁之前的房子住了30多年,邻居都很熟,有点事情会相互照顾。现在不知会怎样。
学生正好就住在前面的一栋楼里,有一天在厨房洗菜,看到对面阳台上坐着晒太阳的老太太,越看越面熟,想了很久,那不是自己的小学老师吗?就跑去认师。
毕竟相隔50多年。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有多少学生啊,老师一时想不起来。
学生说:老师,那时我家里穷读不起书,我妈妈生病要陪她上医院,缺了课到你家来补,我怕影响你休息,总是等在外面。后来你对我说,只要看到窗帘拉开了,就敲门进来,老师你记得吗?
从这天开始,学生经常去老师家转转,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捎去一把青菜,拎走一袋垃圾,捶捶腰背,说说家常。
渐渐摸熟了老师的生活规律,每天早晨6点,学生都要留意老师的窗帘是否已经拉开,如果过了7点还没动静,她就不放心,就过去探视。
【素材解析】
现在感恩教育很时髦,有下跪的,有洗脚的,有节日送别出心裁礼物的,电视上经常看见他们热泪盈眶。当然,这也比不教育好,但我觉得过于刻意。更有媒体大张旗鼓地做文章,某某老人怎么捐资助学,得了捐助的学生怎么忘恩负义,节日没一个人来看望,让捐助者心凉……仿佛非要他常常记起、时时温习,才算感恩。上述这个学生懂得感恩吗?50多年来她并没与老师联系,节日也从没打电话送贺卡,以至于老师一时都想不起她。而这个学生不懂得感恩吗?当生活让她们相遇,当老师需要帮助时,她可以做到最细、最好。感恩之心她从来都有,只是深深地藏在心底。
【话题运用】
形与质、细微深处、付出与回报、落到实处、做一个幸福的人等。
光和影的游戏
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我兴致勃勃地往曼琪亚塔楼走去。在塔楼的天井,我注意到一个盲人,和我一样往售票处走去。我发现售票员像对待常人一样卖给他一张票。待盲人离开后,我对售票员说:“你没有发现刚才那是一个盲人?”
售票员茫然地看着我。
“你不想想盲人登上塔楼会干什么?”我问。
“肯定不会是看风景,”我说,“会不会想跳楼自杀?”
售票员张了一下嘴巴。我希望他能做点什么,但他毫无表情地说了句:“但愿不会如此。”我买了一张票,匆匆往塔楼口跑去。我赶上盲人,尾随他来到塔楼的露台。曼琪亚塔楼高102米,曾经很多自杀者选择从这里往下跳。我准备好随时阻止盲人的自杀行为。但盲人一会儿走到这里,一会儿走到那里,根本没有自杀的迹象。我终于忍不住了,朝他走过去。“对不起,”我尽可能礼貌地问道,“我很想知道你为什么到塔楼上来。”
“你猜猜看。”他说。
“难道是要在这里呼吸冬天的清新空气?”
“不。”他说话时神采飞扬。
“跟我说吧。”我说。
他笑起来:“当你顺着楼梯快要到塔楼露台时,你也许会注意到——当然,你不是盲人,你也不会注意到——迎面而来的不只是光明的光线,还有和煦的阳光,即便是在寒冬的腊月——阴冷的楼道忽然变得暖融融起来——露台的阳光也是分层次的。你知道,露台围墙的墙头是波浪状,一起一伏,站在墙后面你可以感觉到它的阴影,而站在墙头的缺口处你可以感觉到太阳的温暖。整个城市只有这个地方光和影的对比如此分明。我已经不止一次到这里来了。”
他跨了一步。“阳光洒在我的身上,”他说,“前面的墙头有一个缺口。”他又跨了一步。“我在阴影里,前面是高墙头。”他继续往前跨步。“光,影,光,影……”他开心得就像一个孩子玩跳房子游戏时从一个方格跳向另一个方格。
【素材解析】
我们所置身的这个世界如此丰富,美好的东西到处都是,我们有时感觉不到,因为我们时常视它们为理所当然而不加以重视,不知道感谢,更不懂得欣赏。
这些美好的东西不但包括自然美景,也包括我们眼前、手边随时可得到的东西,比如光和影,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亲情和友爱。
【话题运用】
光明与阴影、学会欣赏、感谢生活、我的发现、隐形的翅膀等。
(本版供稿:林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