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作文素材·初中版

奇妙的超短联

发布者:  时间:2019-12-27 13:55:42  浏览:
 牛 锐

        对联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历史悠久,在秦汉时期,民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把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挂在门旁,以驱鬼压邪。这就是最初的对联。宋代王安石诗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挂对联的真实写照。到了明朝,才用红纸代替桃木。直到现在,对联几乎是每年春节千家万户必贴的。
       对联张贴在大门上,一般都是五到八个字,这样左右对称,显得协调好看。但历史上也有字数很少的对联,也就是“超短联”。
         “超短联”有“三字联”,如山西省某县城西北1公里凤凰山上有一处景点叫“小西天”,又名“千佛庵”,建于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因位居城西高峰,应“道入西天”之禅意,故有此名。“小西天”耸立山巅,借山布景,据险而筑,形胜佳妙,为晋西第一古刹。有佚名“三字联”曰:“疑无路;别有天。”寥寥数字,描绘出了这里景物环境的特点。
        比“三字联”还短的是“二字联”,如相传明成祖朱棣在读经书时见到上联只有“色难”两字的一副绝对,他苦思多日难以对出下联,令大臣解缙应对,解缙随口而出:“容易!”朱棣不知其意,说:“既然容易就对个下联。”解缙说:“‘容易’二字就是下联。”朱棣略加思索,恍然大悟,大笑叫绝。以“容”对“色”、“易”对“难”,自然妥帖,的确是佳对。清代陈松卿所著《分类对偶》一书中载有一联:“鼻子;耳孙。”“耳”与“鼻”,同属人之五官;“孙”与“子”,同属称谓。“鼻”在古代可作“始”解,始生之子也称“鼻子”;“耳孙”,玄孙之子。由此看,此联可谓对仗工整,堪称妙对。
        人们有时候用“二字联”来描景写意,这样字虽少,但读之可以令人展开遐想,犹如身临其境。河北保定莲花池有两副名胜联,均为“二字联”,其中一联是:“摇红;涤翠。”另一联是:“霓带;霞衣。”每联虽只四字,却对仗工整精巧,文辞清新雅丽,绘尽了莲池的风姿,是那里景物的点睛之笔,给游人以“几疑城市有蓬莱”之感。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宋代大学者张式曾题写了一则“二字联”,上联曰“岳峻”,下联为“湘清”,言简意赅地描绘了南岳衡山的高峻险阻和湘江的清流如玉。山西临汾市城南4公里的光庙,始建于晋,规模宏伟,大门内高耸的门楼上,东西两侧的横楣有司马迁撰写的横式联曰:“就日;瞻云。”意思是尧帝德高望重,如日之普照大地,天下之人就像葵花倾心向日一样;尧帝德化广大,如云之覆渥,天下之人犹如百谷瞻仰普降甘雨的云彩一样。
        其实“二字联”还不是最短的对联,比“二字联”还短的是“一字联”。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文人举“墨”字求对,不少人以“笔”“书”“纸”等字相对,只有一位姓张的文人以“泉”字对之,十分巧妙,一时传为佳话。因为“墨”字上半部分为“黑”,“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各属颜色中的一种,且词义相反;两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与“水”,同属五行,也很巧。在名胜中题写“一字联”的比较少见,因为无论如何,一个字无法描绘出名胜的景色。不过,当代楹联家方克逸为安徽巢湖四顶山题有一则“一字联”,上联是“月”,下联为“霞”。仅仅两个字,就高度概括出巢湖四顶山的核心景色,给人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其实像这样单字组成对联的有很多,如有一副描写春天的“一字联”是这样的:“福;春。”只是联中“福”字倒写,寓意“福到”;“春”字写得很长,寓意为“春长”。像这样用一字组成对联的还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当时北平(即今北京)的某单位开追悼会,悼念抗日阵亡将士,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有人作了一副挽联挂在会场正中,上联是一个“死”字,下联为一个倒写着的“生”字,表示“宁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显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是少见的寓意深刻的“一字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