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专题:节俭
萧 珞
勤俭不分家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地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把“俭”字当作“神谕”供在厅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他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多维解读】1.勤俭持家。有句谚语说:“勤勉是幸运的右手,节俭是幸运的左手。”可见勤俭有如人之双手,鸟之双翼,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警醒自我。小到个人的修身养性,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需要勤俭节约。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若能时时以这一美德警醒自我,幸福也许就在你的眼前不远处。
【适用话题】克勤克俭 勤俭是美德 勤勉和节俭不可分
舌尖上的浪费
日前,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真是不算不知道,这些数字大得吓人。
某报多年前曾谈到这样一个细节,几个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浪费食物绝不是小事,也不是个人私事。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我花我自己的钱,我浪费关你什么事?”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但浪费的是社会资源。对这种浪费现象,不能止于道德批评,还应该引入惩罚机制。
【多维解读】1.敬畏粮食。“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博大精深,“舌尖上的浪费”呈现的则是对食物的亵渎。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是没有理由浪费食物。2.关注民生。有些画面我们并不陌生:一边是珍馐被倒进垃圾桶,另一边却是贫困地区居民难得的温饱。关注民生,当从杜绝浪费开始!
【适用话题】暴殄天物 节俭无小事 从我做起
范仲淹戒奢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苏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入朝为官后,他依然如此。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深知他的习惯和家规。因此,结婚前夕,范纯仁对婚礼大操大办自然不敢妄想,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两件稍微好些的衣服,这样于父亲、妻子两边都能说得过去。于是,范纯仁将计划购置的衣服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父亲审定。
谁知范仲淹看过单子,立即板起了面孔,说道:“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这与节俭有什么矛盾?怎可借‘人生大事’而奢侈浪费呢?”
父亲的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他鼓足勇气对父亲说:“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儿自幼熟知,购置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可是有件事孩儿苦恼多时,今天想如实禀报父亲大人。新人想以罗绮做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故不敢答应,可她的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就没敢再坚持下去。”
范仲淹听后勃然大怒:“你知错认错,我不再追究。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他们,如若坚持以罗绮做幔帐,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
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婚礼办得很俭朴,没有购置贵重奢侈的物品,他的家风得到了维持,他的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
【多维解读】1.持之以恒人格美。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言之所以千古传诵,归根结底在于他一以贯之的身体力行。无论是他青少年时期的刻苦砥砺,还是入仕以后以“忍穷”二字砥砺官德的行为,彰显的正是其非凡的人格魅力。2.以人为镜言行正。范仲淹为后世称赞的品德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其节俭克己、艰苦朴素之美德讲一则小故事,对于我们现代奢侈成风的人们,或许会是一面镜子,带来一些启迪。
【适用话题】勤俭是宝 榜样的力量 朴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