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师传媒在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部校共建 >>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与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展规划

(2017-20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中宣发201334号)和中宣部、教育部2016年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推进会精神,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与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决定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肇始于1958年建系的中文科,经过60年的发展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目前,新闻与传播学院设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5个本科专业和媒介文化、教育技术学、出版硕士三个硕士学位(类别)授权学科,201711月,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和新闻硕士已通过吉林省学位委员会评审。学院现有研究生、本科生2000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4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近30%。学院现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集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为了更好地发挥部校各自优势,依据《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与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共建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与传播学院协议》和《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章程》,特制定《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与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展规划(2017-2020)》。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探索“部校共建、院媒协同、实践育人”的培养机制,培养党、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二、发展目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培养“全媒型、专家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完整、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优势学科,聚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打造学术高地;发挥学院服务省委宣传部、服务社会的功能,以“智库”中心、培训基地为孵化器,推动学院产学研联动发展;构建较为完善的“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区域一流、国内知名的“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三、任务与措施

(一)以共建为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立足“全媒型、专家型”的培养定位,使学生具有媒介融合时代多元媒体的新闻传播理念、知识与技能,少精通一门非新闻学科。实施具有学院特色的“331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六条线”课程体系。建立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导地位、融时代传播教育特点和应用型新闻传播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建成吉林省高水平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转型专业群1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着力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增加学生主流媒体从业人数。

1.加强高水平专业建设

根据社会对网络空间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论证申报“网络与新媒体”等新兴专业。发挥学院作为吉林省高校应用型转型试点平台的优势,充分借助省委宣传部在组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的开展,确保新闻传播类专业群转型工作预期成效的圆满实现。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将新闻学专业建设成为吉林省高水平专业。

2.落实“专家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专家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新媒体发展趋势,联合业界共同优化培养方案,实施“331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即3个支撑素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专业价值观、文化驾驭能力、生活经验与认知)、3项核心素质(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核心思维)、1个终极素质(审美实践创造力)。在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统领地位,并将其贯彻到核心知识线、核心技能线、语言与写作线、人文素养线、审美线、传播实践线的“六条线”课程体系中。

3.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建设

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化观作为学术立场,整合理论课程,建设“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课程作为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必修专业课程,开设“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经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著作导读”等作为全院选修课程。

4.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是启动“新闻采风实践”。协同媒体做专题,跟着记者走基层,在新闻采风和协同实践中增强眼力,锤炼笔力,催生作品。二是做深“新闻课程媒介化运行”实验。借助学院云平台和融媒体新闻厨房,进行实践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就是栏目,课程班就是编辑部,学习结果就是作品,传播效果就是分数。在实践中完成“创、采、写,摄、编、传”一体化新闻报道流程。三是充分发挥校园多元媒体的实践功能,探索媒介融合,进行媒体发展实验。

5.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

依托现有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争取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国际学术交流提供基本条件和有效路径。加强国际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吸收和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先进理念,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制度,为学生搭建国内外分阶段教育平台,提供赴国(境)外学习机会。联合国内权威媒体每年举办1-2次国际性学术会议。

(二)以共建为支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实现“部校共建”任务为宗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论教学体系完整、实践经验丰富,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坚持高层次人才培育与引进并重,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推进高校与新闻从业人员的互聘。培养或引进高层次人才5-7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8-10人,新闻单位互派6人,双师型教师培训10-12人,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

1.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育与引进

以建设“高教强省”为契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高端人才特聘教授岗位”,培养引进包括省突贡、省拔尖、“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采取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进一步扩大高层次兼职教师队伍。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百人计划”,重点培养使他们成长为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

2.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升

按照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合作机制的要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追踪本学科最前沿的、动态的理论成果。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有计划地派出青年教师到知名新闻传播院校、新闻研究所和新闻媒体机构进修提高。利用学校“教师海外进修计划”,扩大人才国际化视野。每年选派和推荐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出国进修、访学,提升教师的国际学术背景、教学水平和学术视野。

3.推进学院教师与媒体从业人员互聘

严格落实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相关工作要求,推进学院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交叉互聘。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到省内新闻媒体兼职或挂职工作,参与新闻传播的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接收省直主要新闻单位选派的优秀编辑、记者到来院授课,力争使新闻传播类专业具有业界经验的教师比例达到50%,新闻从业人员参与本科授课数量占比达到专业课总量的30%,新闻行业人员为学生授课不少于20门次。

4.打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优秀教()研团队

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相结合的方式,整合现有的新闻传播理论、网络文化与舆情、融合出版等方面的力量,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成文化传播与数字技术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三)以共建为依托,增强学科与科研实力。

聚焦学术前沿和重大经济社会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科研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强应用研究,注重特色研究,产出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提升科研支撑和服务社会能力。建成吉林省新闻传播学高水平学科,力争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共建省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基地,东北亚“一带一路”倡议传播研究中心,吉林省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力争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40篇,获得省级学术奖励5项。

1.加强高水平学科建设

以原有媒介文化、教育技术学和出版硕士三个硕士学科(类别)和新获批的新闻传播一级学科、新闻硕士为依托,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内涵,建设高水平学科。发挥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媒介文化与传媒产业和东北亚新闻传播等研究方向的优势和特色,与现有5个本科专业相互支撑,形成“本硕一体、专学互补”发展格局。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利用部校建设基金,对照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和服务吉林省新闻事业发展的贡献力。

2.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以创新性、实用性和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联合行业、企业加强应用研究。围绕共建需要,并根据目前学院教师的研究专长组建学术梯队,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与世界高水平大学或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

3.共建科学研究基地

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院与吉林日报等共建省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基地,共同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经验等课题的研究;联合中国新闻社吉林分社等力量,建设东北亚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侧重研究东北亚新闻传播、东北亚传媒产业和东北亚城市传播;与吉林教育电视台进行深度共建,重点打造吉林省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四)以共建为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培训基地、媒介宣传、智库中心等为孵化器,推动学院“产学研服”联动发展。根据省委宣传部需求,做好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和媒介传播;积极推动媒体监测与舆情分析工作,做好“智库”平台“吉林省舆情调查中心”的建设,将学院打造成吉林省新闻事业发展新型智库。

1.联合培养培训

立足学院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出版、媒介文化等本科和硕士学科专业优势,开展吉林省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为我省新闻媒体发展储备高层次专业人才。省委宣传部和学院共同组织师资力量,针对新闻宣传系统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的需求,按省委宣传部提供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理论研修、业务培训和专题研讨等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

2.助推文化创新

利用学院在数据分析、数字设计、新闻传播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服务吉林省新闻媒体对于数据新闻、交互新闻、VR新闻等新闻产品的创新,为我省媒体竞争力、传播力、创新力、影响力的提升助力。利用学院在数字影像、动画制作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落实《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协议》,服务我省动画游戏、广告影视、数字出版等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3.开展舆情调查

以舆情调研、课题研究、咨询服务为重点,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发挥学院人才资源优势和大数据与舆情工作室功能,提升装备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建舆情调查中心,为政府舆情应对、媒体舆论引导、企业舆情公关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服务,将学院打造成吉林省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型智库。积极开展吉林省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公共危机处理方面的研究,参与吉林省新闻宣传重大项目决策认证、重大课题研究等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扩大智库的品牌影响力。

四、组织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省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任主任,9001cc金沙以诚为本领导任副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任执行副主任;省委宣传部、省直主要新闻媒体、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有关部门负责人,新闻与传播学院相关人员以及资深编辑记者为成员的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统筹领导和管理“部校共建”工作。院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9001cc金沙以诚为本,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

(二)制度保障

根据《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章程》,建立健全学院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依法依规开展共建各项工作。按照规划具体要求,对建设任务进行细致分解,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保证目标的圆满完成。提升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效益,打造学院精干、高效、专业的管理团队,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学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三)条件保障

按照省委宣传部提供的资金支持,学校1:1投入专项配套经费,为共建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完善政策支持,学校将在教学平台建设、学科科研创新、师资队伍培育与引进、社会文化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增强学院综合实力;进一步改善办学硬件条件,加强实验中心(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保证实验设施设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为共建提供有力条件保障。

 

T / 0431-81765566

吉林省长春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卓越大街399号

399 Zhuoyue Street,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数字化校园
Remember me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