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初中版

学生习作

环境,写人叙事的依托

发布者:  时间:2015-01-07 09:35:16  浏览:

环境,写人叙事的依托
江苏  周俊根
【写作指导】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的思想和生活,与其所处社会和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写人叙事不可忽视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是写人叙事的自然基础。下面结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章来谈几点看法。
    一、环境描写可以展示时代背景、深化文章主题
    好的环境描写不仅是一幅风景画,而且是一幅社会风俗画。它既是主人公活动的典型环境,也是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故乡》的开头,描述作者回到故乡所见的景物时,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段文字:“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段文字写出了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又深刻揭示出故事的主题思想,起到了“导入”作用。
    二、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鲁迅的《故乡》开头的那段文字,写出了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也衬托出了“我”悲凉的心情。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面上驶向远处”和文末“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一句,形成了鲜明对照。前句衬托了人物去哲尔赛岛游玩的快乐欣喜之情,菲利普夫妇带着女儿女婿,有“福音书”支撑着,憧憬着未来,游玩起来轻松愉快,眼前的一切也都“好似绿色大理石”一般美好。当希望成为泡影后,联想到于勒又要回来“糟蹋我们”所涌出来的失望、沮丧和愤怒,于是于勒成了“紫色的阴影”,威胁着菲利普全家。
    三、环境描写可以交代人物身份、暗示社会关系
  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孔乙己》的一段社会环境描写最为典型:“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一张曲尺形的大柜台,将“短”与“长”、“里”与“外”、“站”与“坐”、“穷”与“富”分成了两个阶层,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而孔乙己是在这环境中的特殊人物——“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展示了社会对孔乙己这一不幸的人,没有丝毫同情,只是把他当作取乐的笑料。
   四、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情节发展的一个环节,它穿插在叙事中间,衔接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造成悬念,引起下文。还是以《孔乙己》为例:“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首先是渲染了气氛,“凉”、“靠着火”,表现了晚秋的冷意,增添了几分悲凉,为孔乙己的出场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衬托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和必然结局。其次从结构上讲,引出人物,将小说的发展推向高潮,起到了自然的连接作用。
【美文链接】
紫色葡萄慈父心
卫宣利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的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地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我看着盘子里晶莹剔透的葡萄,泪水不知不觉地就流了出来,父爱无言啊!
   每次吃葡萄,无论我怎样劝说,父亲都不肯吃。他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怕酸。我拣了最紫的葡萄,送到他嘴边,强迫他吃,他拗不过,只好吃两颗,却立即做出酸得不可忍受的样子,绝不再吃。其实,父亲哪里是怕酸呀?那已经熟透的葡萄,哪里还有一丝酸味?他是舍不得啊!
   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繁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叶子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选自《最感动人的100篇散文》)

【评点】
   文章标题“紫色葡萄慈父心”富有诗意,含义也非常深刻:紫色葡萄中蕴含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栽种葡萄并许下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的心愿;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残疾的女儿;为女儿采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给女儿吃,自己却以怕酸为由舍不得吃葡萄;对女儿心灵的站立倍感欣喜,“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葡萄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与葡萄相关的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和表现人物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佳作品评】
老屋的笑声
张 明
   每当春姑娘到来时,那水红的杏花、粉红的桃花就会开满老屋整个小院子。一群群蜜蜂飞进飞出,无数的蝴蝶也赶来凑热闹,大的、小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翩翩然飞来飞去。而此时前来赏花人仰起的张张笑脸,就会使人自然想起崔护的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红”。
   老屋很小,也很旧,但外公外婆细心打理得很温馨,对我们格外有吸引力。每年的暑期、寒假,我们就早早地赶来,与外公外婆团聚。往往人未到,声先到。每当这时,外婆那张笑脸就会出现在门口,笑着说:“孩子们,慢点儿,慢点儿,别摔着!”外公呢,总是拄着拐棍,站在外婆身后,望着我们嘿嘿直笑:“我的小公主们,可想死外公了!”
   每次到外公家,我们的成绩自然是外公关注的焦点。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问我们的学习情况。每每听说我们又进步了,外公总是笑得比吃了蜜还甜。要说外公最高兴的莫过于看到我们的奖状。记得有一次,我、妹妹同时获得市数学竞赛一等奖。外公看到那鲜红的证书,高兴得手舞足蹈,害得外婆在一旁急得直嚷嚷:“死老头子,悠着点,小心你的病!”“没问题,人逢喜事精神爽嘛!”不一会,外公就拿着我们的证书到小山村四处炫耀去了,惹得外婆在家里大呼小叫:“老头子,没大没小的,注意点,注意点!”不一会儿,我们获奖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飞遍了整个小山村。
   每年大年三十,我们姐妹都会睡得很晚,大家一边等着新年的到来,一边等着外公的红包。不过,要想从外公手里得到红包还真不容易。他是一位老先生,对中国古代诗词情有独钟。每年除夕夜,我们都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诗句问答”。“诗句问答”由开始的背几首绝句,到背几首律诗,到外公说上句或下句,我们则要抢答下句或上句。去年,外公又变换方式,不但考查我们的背诵,还要考查我们的联想、迁移能力。
   看,好戏开始了。“表现木兰轻富贵、情系故乡的诗句。”“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听好了,这几句更难。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后主的愁绪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轼的矫健弯弓,梦想射天上的星座。怎么样?没办法?举手投降吧!”“这又何难,让我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剩下的该我了,两位姐姐!”刚读初一的表妹也来凑热闹。“好啊,小不点儿!这下看你的!”我打趣道。表妹做了一个鬼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西北望,射天狼!”“好啊!都有出息了,来,一人一个红包,外加50元奖励!哈哈……”阵阵笑声、歌声从老屋里传出。
   啊!外公外婆那慈祥的笑脸,那舒心的笑声,那脱口而出的吟诵声……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评点】
   别出心裁地用笑声串起全文,勾起对老屋和两位老人的回忆。文章取材新颖,细节刻画细腻感人。特别是对外公外婆笑声的刻画:入门时爽朗的笑声,欣赏孙女获奖证书的大呼小叫,无不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景色描写语言优美,开篇详细地描写了老屋的自然环境和外公外婆为“我们”营造的温暖氛围,刻画细腻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衬托出老屋生活的欢乐与祥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