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初中版

学生习作

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略谈

发布者:  时间:2015-08-10 16:38:23  浏览:

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略谈


江苏  林逾静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的细部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之所以令人百读不厌,并不是因为它描写了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由于它通过无数精彩的细节,塑造了许许多多血肉丰满的人物。请看小说中是如何写嘴的:
    刘姥姥吃了饭……舔唇咂嘴的道谢。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
    周瑞家的四人听了凤姐儿念了,都吐舌头摇头儿。
    嘴虽不似眼睛,秋波流转,顾盼多情,但口形的一丝差别,也能表现出相异的情感:“舔唇咂嘴”,是何等的心满意足;“抿着嘴儿笑”,是多么矜持; “吐舌头摇头儿”,是多么惋惜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真是意味丰富,妙不可言。
    细节描写总是依附在其他各种描写(如对人物、环境或物体的描写)之上的。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细”“真”“精”。
    “细”就是要尽可能地细致入微。细节描写不同于一个事件或情节,它的特点,它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对象的特征。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示出语言的魅力。比如课文《范进中举》中写道: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个略带夸张的细节,把胡屠户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真”就是要符合生活实际,经得起推敲。细节描写以真实为生命,它来自于对生活的反复提炼和加工。比如许地山在《梨花》中对落土花瓣的描写相当真切:
    落下来的花瓣,有些被她们的鞋印入泥中;有些粘在妹妹身上,被她带走;有些浮在池面,被鱼儿衔入水里。那多情的燕子不歇把鞋印上的残瓣和软泥一同衔在口中,到梁间去,构成它们的香巢。
    这一经过仔细观察、精心提炼而写成的细节,逼真而精细,就连燕子衔残瓣时将软泥一起衔在口中的情景都微妙地描摹出来了,令人过目难忘。
    “精”就是要精选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比如《荷花淀》中写水生嫂听到水生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时: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一细节,足以让我们透视水生嫂内心复杂的情感活动:丈夫要到大部队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一时间,多少复杂感情涌上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出现的不测风云……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因为她明白,自己不能“拖尾巴”,必须坚强。这就是这一细节的典型意义。
    丰满、生动的细节,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作文时积极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有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细节来。
【时文示范】
生命的行走
李钢源
    不知是缘分,还是巧合,每每回家,常在住宅小区的人行道上遇见他——一位略显驼背的老人家,拄着拐杖,一步一停,一停一步地缓慢行走。
    起初,我并不在意这老人。一天,我和家人散步又遇见他。岳母说:“老人就住在小区第三排房子。听说姓黄,每天早晚都见他出来行走。”
    听岳母这么一说,我不由得认真注视这位从身边走过的老人:长脸大耳,面色红润,头发花白,眼睛眯成一条缝,身上穿土布衣。一根拐杖,承受生命的重负,和老人的两脚,形成三足鼎立,互相之间吃力地配合着前行。从老人已萎缩的骨架看,年轻时应是一个高大粗壮、健步如飞的汉子。
    走过老人身边,我还回头对老人的背影注视了好一阵子。老人缓慢而艰难的行走神态,刻于我的脑海。
    我注意着老人,但我和老人之间仅限于路上相遇,相遇之时,也不曾打过招呼。老人每走一步,都是一次艰巨的努力,哪有工夫顾及行人呢?时间久了,出入小区如果没有遇见老人,就会有一丝失落飘过心头。在众多的相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去年夏天。
    那天早上,天下着不小的雨。我透过小车的挡风玻璃和雨帘,看到一个背影,心中不禁一惊:难道是那位老人?在这样的雨天,还坚持行走?我悄悄驱车跟在那人身后,定睛一看,果然是那位老人。老人撑着一把黑色长柄伞,脊背弓起,显得那伞挺大挺沉的。雨线密密麻麻地垂直打在伞顶上,飞溅着水花。风吹过时,伞就歪向一边,这时,老人就地站着不动,用腋窝挟住拐杖,然后双手合力撑稳伞。在挟住拐杖与撑稳伞之间的空当,我看见雨水无情地淋湿了老人的半个肩膀。但老人全然不顾,一手撑着伞,另一手把拐杖往前探半步,再把身子重心支到拐杖上,然后抬起左脚,向前迈半步,站稳后,再收拢右脚。如此重复着前进,每前进一步都分着三步去完成。雨水流淌在老人的脚下,浸湿了穿平底胶鞋的双脚。我对老人的背影凝视了足有5分钟,老人才走了100米之距,但老人似乎毫无倦意,也毫不气馁,继续前行。
    眼前的一幕,令我的瞳仁也下起雨来。当生命旺盛之时,面对如此风雨,可奔、可跑、可避、可躲,而对一位行动不便的垂暮老人,在这样的风雨夹击下,他的每一步都诠释着一种毅力、一种意志和一种抗争的精神啊!
    有一段时间,我出入小区,不见老人家了,心里突感一种不祥之兆,难道老人已经……我不敢往下想。一种无奈的凄楚袭上我的心头,久久不能退去。
    后来,我出差南宁,在一位朋友家做客。坐下不久,听到有人敲门。朋友赶快去开门,扶着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走进客厅。突然间,我认出老人不就是每天行走在小区人行道上的那位老人吗?原来,老人是朋友的父亲,十几年前,瘫痪在床,每天的屎尿都得朋友来料理,后来,朋友每天抽空扶着老人到户外行走。渐渐地,老人不用人扶了,自己拄着拐杖缓慢地行走。老人平时多住女儿家,就是我居住的小区,偶尔也到儿子这里小住。但不管在哪里,老人每天坚持早晚出去行走。十几个春秋,除了病发之外,风雨无阻。
    不久,老人的身影又出现在小区的人行道上。老人依然是拄着拐杖,一步一停,一停一步地缓慢行走。神情是那样专注,全然不顾周围的一切,甚至与他擦身而过,他也根本不认识似的。但这无所谓。只要在日出日落之间,尚可见到老人的身影,心里便充满欣喜和祝福。我时常想,或许老人的路程不会很长,但他迈开的步伐足以令死神颤抖于脚下,他手中的拐杖,是一枚行走着的惊叹号!

【品评】
    生命在于运动,活力源自行走,一根拐杖支撑着老人沉重而倔强的生命。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老人生命状态的深深敬佩以及对行走精神的由衷赞赏。
    作者对老人的描写相当细致,特别是雨中的那段描写,更是将自己整个心灵都忘情地沉浸于对老人的关注中,因此他笔下的文字,如钟鼓齐鸣般地拨响了读者的心弦。
【学生习作】
葛朗台挑战严监生
金玉龙
    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即使在吝啬方面也是人才济济,英雄辈出。设想一下,如果西方的吝啬魔王葛朗台与东土的吝啬大仙严监生狭路相逢,那真有一出好戏要上演啊!
    正值深秋,在这草木凋零的寂静时刻,葛朗台正走在拜访严监生的路上。除了他的破皮靴奏响的咯吱咯吱的旋律,就只有秋风扫落叶的声响了。走到严府门口,只见一个穿着粗陋、尖嘴猴腮的矮老头带着一个仆人迎候在门前,如果不知内情,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个老家丁,而他正是吝啬大仙严监生。
    大仙睁着他并不算大的眼睛,歪着头拱手作揖:“仁兄,天公作美,让你我二人在此一叙,真是令在下欢喜不已啊!”葛朗台也显出很亲热的神气:“久闻阁下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大仙紧盯着葛朗台,却不让他进门。葛朗台这才哆哆嗦嗦把手伸进衣兜,拿出一件别致的礼物——一条纸做的小毛鱼,微笑着呈上:“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让先生补补身子。”严监生的小仆慌忙上前道谢,在他面前画了一个圆,笑眯眯地说:“还你个大月饼。”严大仙气呼呼地小声责骂道:“笨蛋,送他半个就够了!”
    谈笑间进了书房,葛朗台一眼就盯住了茶几上的精美玉器。只听大仙吩咐一声:“上好茶!”葛朗台这才收回他贪婪的目光,一看茶杯,里面清白一片。“也许是清泉吧?”葛朗台边想边喝,刚一入嘴,随即满口喷出,却大声叫嚷道:“好茶!”严大仙摸摸胡子得意洋洋地说:“这是上好的龙井啊!”说完吩咐用膳。主客二人来到客厅,只见偌大的一张餐桌上除了排列整齐的一个个空盘外,就只有两小碗泡饭了。葛朗台故作惊讶地说:“好丰盛呀!”忽然,他的手在半空停住,眼睛死死地盯着桌上一条闪着光的金属镶边,飞快地拿出一把早已准备好的刀子,狠劲地切了一块桌子上的镶边,放到眼皮底下,嘟哝道:“不像是金子,也不是银子……”严大仙气得两眼放火,扑了上去,大吼一声:“好你个无赖,拿命来!”葛朗台纵身一闪,冲出客厅直奔书房,顺势把手一抡,飞也似的逃了出去。大仙一见原来是玉器被抢,顿时跌倒在地,从此一病不起,也就有了后来两茎灯草的故事。葛朗台高兴过度,重归故土后,竟得了风瘫。
    两大吝啬鬼之间的一场大战暂时告一段落,也许在天堂或是地狱,他们会斗得更厉害吧!

【评点】
    葛朗台、严监生虽然都是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但时代有别,国籍不同。本文作者却驰骋想象,让他们面对面展开一番交锋,构思可谓新颖独特。漫画式的笔法,诙谐幽默的语言,读来情趣盎然。而生动典型的细节(比如以“纸鱼”“画饼”作为见面礼互赠),更为全文增色不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