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初中版

学生习作

抑扬之间见深情——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抑扬交错

发布者:  时间:2015-08-25 13:20:00  浏览:

抑扬之间见深情——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抑扬交错


【技法说明】
     “抑”是贬,批评之意,“扬”是褒,赞美之意。所谓“抑扬交错法”,是评判人或事物的一种技巧,指作者通过褒贬来立意。常见的有先抑后扬法、先扬后抑法、抑扬并举法。先抑后扬的“抑”是手段,而“扬”是目的,是利用“抑”“扬”的反差,来作为“扬”的衬托或铺垫。先扬后抑则反之。抑扬并举是对事物做一分为二的评判,有褒也有贬。如果说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是表现立意的技巧,那么抑扬并举则为立意本身的辩证法。前者可以造成文势上的跌宕起伏,增强艺术效果,后者可以正确评判外物,减少主观片面性。抑扬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运用抑扬交错法,要注意抑扬不能超出客观事物真实范畴,既要服从于写作目的,又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我们学过的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就运用了抑扬交错法。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长妈妈的缺点,极尽针砭,后写她的“伟大的神力”和对她的“敬意”。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褒扬是由衷的,文章前部分的“抑”是假,抑中有扬,先抑是为了后扬,“扬”才是作者的真正用心,作者就是通过先抑后扬法,表达了他对中国劳动人民的崇高敬意。这种文章主题鲜明、情感强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起来也易于操作。
【例文欣赏】
    (一)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就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二)相传,一次纪晓岚为一个朋友的老母祝寿,当即作诗一首,劈头第一句就说:
    “这个婆娘不是人,”
    四座宾客都吓了一大跳,纪晓岚却不慌不忙,又念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大家松了一口气,鼓掌叫好。纪晓岚又念下去:
    “生个儿子却做贼,”
    宴会主人脸上勃然变色,四座咋舌,不敢言语,哪知纪晓岚又从容地说:
    “偷得蟠桃献娘亲!”
    至此,众人开颜,欢笑举杯。
    纪晓岚此处就是运用了欲扬先抑这种特殊的技巧。

    (三)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清代一位有名的滑稽才子。有一天,他冒着大雨去给一位姓陶的朋友祝寿。他一到,主人便立刻捧出文房四宝,想请他题些贺词之类的文字。郑板桥不假思索,便在纸上写了“奈何”两字。众人不解其意,他也不理会,接着又连写了两个“奈何”,这下可是举座皆惊了。在众人的惊讶声中,他又写了一个“奈何”。一连四个“奈何”,这算什么贺词?主人很不安,木然站着,神情尴尬,贺客也暗暗着急。停顿片刻后,郑板桥微微一笑,挥毫疾书起来:“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写完,主人和贺客都轻松地笑了起来,因为整个题词成了:
    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学生习作】
我懂得了爱
王 迪
    假的,一切都是假的!我疲惫地环视着周围,万物都是那么丑陋。
    当我从精神上享受了温暖再回到现实中去寻找时,才发现书本上所说的那种世外桃源根本不存在。虚伪的作者把世间美化得那么好,却把世间真实的丑陋留给读者去亲身体会,这也称之为艺术?我气愤地想。
    打水时,同学们你拥我抢,不时响起“砰砰”的声音和谩骂声,难道这就是友爱?
    社会上,出门办事,总会遇上一张张冷脸,难道这就是人间的温情?
    想到要与人——陌生的人打交道,我就不寒而栗。
    我太累了,就像远离大陆的海鸟,飞了很久很久,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情感的归宿。
    一天,两天……我消磨着时间,时间也消磨着我。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心中的焦虑被一封信打破了。那是一个朋友写的,他坦诚了自己的心,愿意在学习上帮助我,这时我才感到这世上也有真诚。
    有一天,当我看到60多岁的老太太和七八岁的小孩争着把自己积攒的钱投进赈济灾区的捐款箱中时,我鼻子也酸了,原来这世上也有爱。
    我疑惑了,觉得世界非常矛盾,思绪乱作一团。
    我走了出来,在春雨霏霏的一天走了出来。没有带伞,一个人徘徊在田野上,和小草一同听春的心声。一股无名的诗意如清泉般细细地流进我的心田,我发现昔日看惯的景色今天却变得异常美丽。
    我似有所悟,美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在我们身边,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发现它。爱是需要大家共同奉献的,不管远行的你是否已经遇到或者将会遇到早春的寒风,你都要坚持奉献,把一丝一缕的爱心送给需要的人。如果人人都这样,我们不就处在一种温馨之中了吗?不要再苦苦追求、苦苦追问幻景,投入生活吧!
    雨悄悄地下,我悄悄地走。

【评点】
    本文很好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让“我”感到世间缺少“爱”、缺少“温暖”,而当“我”得到一个朋友真诚的帮助,看到老太太和小孩为灾区捐款时,由“疑惑”而“顿悟”:美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在我们身边,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发现它。
【考场佳作】
摆渡的老哑巴
江苏一考生
    那河,蜿蜒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界唯一的沟通渠道。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是小镇唯一的交通工具。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再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
    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唯一的摆渡人。他默默接过许多人都不愿意拿的撑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趟一趟地迎送着小镇的乡亲,从不间断。那个古老的开满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的脚印。老哑巴的工作,没有丝毫报酬,他也从无要求,人们都说他“傻”。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渡口,老哑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老哑巴!开船了!”村民一声吆喝,他嘴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了船。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马尾草摇在微风中。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特意坐到船尾,静静地戏着水。不料,一不小心,新买的拖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因为那是妈妈早晨买的,丢了我肯定会挨骂的。正在这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一会儿拖鞋便被丢到了我手上,我当时激动得快哭了,竟然顺口说了句“谢谢老哑巴”。村民哈哈地笑着,弄得我颇有几分尴尬。
    今年春天,我又来到那个小山村,可不见了老人的影子。几天后,我从乡民口中听到了关于老人不平凡的故事,那位聋哑摆渡人,在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伴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口的时候,对老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是这条河让我看到了他美好动人的一面。静静地站在渡船上,我在心里轻轻地说:“老伯伯,谢谢您!”

【评点】
    文章通过前后不同观点、态度和情感变化等的对比,表现出摆渡老人美好的品质和精神面貌。“我”先是看不起“老哑巴”,认为他样子长得非常丑,而且傻,所以总不愿意接近他,甚至连坐船的时候也要坐到船尾去,以免目睹老哑巴的“尊容”。然而,他却帮“我”捞回了掉在河里的拖鞋,也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英勇地跳进了河里,救了一个儿童的命,而他却因体力不支而永远安息在那条他辛苦了一辈子的河里。“老哑巴”的这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由衷地说了一声:“老伯伯,谢谢您!”这一声,不仅包含了“我”的敬佩之情,也包含了“我”的感激之情和愧疚之情,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