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学生习作

侧面落笔,含蓄蕴藉侧面落笔,含蓄蕴藉

发布者:  时间:2021-06-23 15:47:48  浏览: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赏析】
       大唐时期,不只是诗歌璀璨,音乐艺术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不必说华清宫中“仙乐风飘处处闻”,也不必说杜甫曾于崔九堂前欣赏过宫廷歌手李龟年的动人歌喉,单就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客之时偶然听到的琵琶曲而言,就已经让人心动神醉甚至“青衫湿”了。而在这首题为《夜筝》的七言诗中,音乐的魅力同样让人惊心动魄。
        这首诗写听筝,但其着眼点不在表现弹筝者精湛的技艺,也没有对音乐本身作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是“听筝之意不在筝”,在借听筝以写人,通过歌女“弦凝”“指咽”“声停”等特写镜头,从侧面落笔,以无声的顷刻,表现诗中主人公“别有深情一万重”。
       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身份,也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写出已全神贯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则可见弹筝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弹筝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乐妓大抵都有一段心酸史,诗中的弹筝者虽未能像《琵琶行》中的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但仅“暗低容”三字,就已能使人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美妙。
       诗中28个字,无一字直接言及筝乐,而无处不让人感觉筝乐之美:弹筝者衣着庄重的紫色,筝弦热烈的红色,明月皎洁的清辉,让弹筝者、乐器与自然融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图画;弹筝者自弹自感的场景则让我们看到了音乐与人相融为一的动人景象——原来是用真切的深情来弹奏筝乐的啊!而诗人还是留下了关于筝乐的空白,只让我们看到“弦凝”“声停”的动作,只告诉我们其中有万重深情,留下袅袅的余音让人品味。
      多么精妙的侧面描写,多少含蓄蕴藉的情致融于其中。实在是平易中见奇崛,质实里融华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