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高中版

学生习作

醉美乡戏

发布者:  时间:2021-03-18 14:41:15  浏览:
苏美玲

    自记事起,就知道乡下时兴请戏班子。常常是春秋季的农闲或者春节时候,或者谁家发了大财、老人过大寿、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就会请戏班子来村子里唱上几天。
    戏台就设在村子里的土台子上或地段开阔处,很是简陋。由四根木柱撑起,上搭白色帆布篷,再用几条鲜艳的各色布条点缀,这样,戏台就成型了。
    还未开始唱,哪个村子来了戏班子的消息就已经在附近几个村庄里传开了,常常是大家奔走相告,相邀在白天或者晚上听戏去。于是就拿了小板凳小马扎,看戏去。路上熙熙攘攘的人,像赶年集一般热闹。
    台上,穿着艳丽的演员在尽情演绎着一出出故事;台下,人头攒动,卖瓜子、糖球、玉米酥果等的小商贩在人群里来回小声吆喝着。来听戏的人中,老辈人和妇女最多,他们爱听戏,听得如痴如醉。小孩子也多,孩子们大多听不懂戏词,看不懂戏情,但不妨碍他们去听戏的兴趣,可以看热闹或者缠住大人们给买点零食吃。因为在看戏时,大人们是慷慨的,面对着那么多听戏的乡亲们,是不好意思驳了孩子要求或者打骂孩子的。
    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山东梆子”“河南豫剧”,这两个戏曲的曲调多豪放嘹亮,唱词念白直爽,不似昆曲那样温婉清愁,也不像京剧那样精致讲究。所以,很合乡村人的口味。
    大人们看得痴迷,常会随着演员的表情动作而变化着神色,当台上演员手执马鞭子做骑马状态时候,台下的人儿,也会把身体前倾,口中也吆喝着“驾驾”的声音,会引来身边人的注目,那赞许的,是因为的确也有同感;那投来白眼的,则是嫌弃那个人扰了自己看戏。
    小孩子在台下待不了几分钟的,趁着大人不注意,常常就偷偷跑到戏台柱子边上了,专门趴在戏台边看演员的一招一式,离得那么近,可能会影响到戏台上的表演,就会有管事的人,把小孩子轻轻撵下去;也有的小孩子就会跑到后台去,看演员化妆卸妆。
    八岁那年,我迷恋上了乡戏,常常就在台下看呆了。台上的一颦一笑,让我为之倾倒。我想象着自己是铁面无私的包公,断清人间不平事;我也是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带领杨家女将征战沙场;我是那美丽痴情的王宝钏,为生命里的那个叫薛平贵的男子在寒窑苦守18年;我是那灵巧剔透的红娘,为我家莺莺小姐把终身大事争,全不顾执拗的老夫人如何拷打……那飘逸的戏服、美丽的刺绣、翻飞的水袖、金灿灿的凤冠、俊美的扮相,深深牵引我心。我就有了学唱戏的念头。某一次,我偷偷跑去后台,找到一位领班模样的大姨,求她收我为徒。她只是笑笑,说:“学唱戏很苦,吊嗓子练台步,都很累,你受不了。”我就发誓,我是一个能吃苦的孩子。可她还是摇头:“孩子,你的腰身不够柔软,你说话的嗓音底气不足,还是回家好好上学去吧。”
    学戏是无望了,但还是无法阻挡我听戏的念想。只要附近有唱戏的,我都会在放学时,跑去看。不一定会长久地站在那里欣赏,只要看上几眼,就觉得好像是还了一个心愿一样。或许,只为一场深刻的喜欢吧。
    前两天,我像往常一样回老家过周末,正好赶上邻家弟弟结婚,请了小城剧团里的演员来助兴。那一晚,有轻盈的雪花飘洒,我就站在最熟悉的老家小巷子口,倚靠着邻家新房子的墙角,听一场场乡戏片段。
    来听戏的人不多,只十几位老人,再加一个我。在熟悉的戏文里,我又找回了青葱年少时学戏的梦想,找到了自己的过往。我穿大红的长羽绒服,感觉自己就是戏中的某一人,正经历着尘世里的一幕幕悲欢离合。

【赏析】
    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留下一些童年片段,作者的童年片段与乡戏有关。乡戏是节日里的“盛宴”,给村民们带去喜悦与欢快。大人们认真地看戏,孩子们在台下玩耍,小小的作者甚至迷上了乡戏,幻想自己就是戏文中的人物。在那段纯朴而简单的日子里,乡戏成了人们的精神食粮,温暖了那个贫瘠的年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