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高中版

学生习作

当你开始认真做一件事时

发布者:  时间:2022-08-12 09:04:34  浏览:

四叶重楼


小时候,妈妈多次让我当众背诗,我强行不理伤了她的面子后,她对我就只有四个字:拿不出手。在我们家,拿得出手的,是成绩优秀的弟弟沈原飞。妈妈常说,双胞胎嘛,大概聪明都让其中一个占去了。开始我还和她分辩几句,被打击几次后,也就歇了这份心,继续普通下去。

这一切的改变,是在高一暑假,邵老师派给我一份工。

邵老师想做一个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报告,去学校图书馆调取数据,发现借阅量最多的,一个是我,一个是我弟弟。这让他既高兴又恼怒:高兴的是,我俩都是他的学生;恼怒的是,一学期竟然看了这么多闲书。于是,他让我俩去办公室。

他指着阅读书目的单子说,你俩看的书挺多啊。沈原飞看了我一眼,极没有义气地说:“老师,这都是她看的,我的借阅证从没有到过我手上。”

各科平平的我,语文也不例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就作文这一项。邵老师半天没说话,过了好久,才说了半句:“沈原生,你……”估计真是给他气着了。

期末家长会上,邵老师对妈妈说,要聘请我去给他做助手,按小时结算报酬。妈妈站在走廊,我现在都记得那种怀疑的语气,她说:“她?原飞不行?”“不行,第一是她,第二也是她。”我知道邵老师是开玩笑的,可对我来说,竟是很难得的一次肯定。

我接下了这单活儿,心有忐忑地接受一项项分配。有天,邵老师拿着我的借阅明细单问:“天文、军事、文学……这么杂,你都看了?”

“不能叫看了,应该是都翻了,有兴趣的我就细看,没有兴趣的略过。”我嗫嚅着回答。

“这么多,就是翻,也很占时间啊。”

“我看书很快,而且很多故事不用细看,看到开头就能知道结尾。”我直白地说。

邵老师一笑,“你倒不谦虚,那你就把每种杂志的内容做个概要吧……”

这完全是我平时驰骋的“疆域”,很快我就整理出一沓资料。邵老师慢条斯理地翻看着,直到看完,他才问:“你觉得以后你会做个能写能编的人吗?”受到触动的我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我的宏伟蓝图。

因为接了这个自己还算擅长的事情,那种被重用的情绪让我每天元气满满,连我妈老是念叨我的那些话都能自动屏蔽掉。

在那之前,其实我借了那么多书刊来看,并没有倾注太多心血,更像是为了逃避学习、成长,而选择了看书。但校对资料时,我第一次如此耗费心血地去做一件事,一字一字,一段一段,核实查证,修改完善,心心念念的,像进入了无人之境……邵老师看了我交去的资料,说:“你看你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不是做得很好吗?”

结束了这份短期工作,我神采飞扬地走在路上。比起领到报酬,我更在意的是邵老师告别时说的话:“你可别浑浑噩噩的,辜负了你的能力。”

如果成长里真有分水岭的话,那么这大概就是那道线了。我还是那个循规蹈矩的普通女生,可有很多东西不一样了。从我不再浑浑噩噩那天起,我就自己掌了舵,扬了帆,不再是原来那个自卑怯懦又敏感的我了。

(选自《润·文摘》)

【赏析】

这篇文章的主旨颇耐人寻味。表面上看,文章是在叙述“我”被老师聘去做助手的经历,意在表明认真做一件事可以改变自我。而如果认真分析就会发现,“我”的人生之所以发生改变,是因为之前完全不受母亲信任的“我”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认可和鼓励,从而也能引发我们对教育方式的思考。

本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叙事波澜起伏。文章第二段设下悬念后,后文有三个波澜:一是“我”遭到了弟弟的“陷害”;二是老师选“我”做助手时妈妈的疑惑;三是“我”之所以痴迷阅读竟是为了逃避学习。如此多的波澜,让看似平常的故事起到了启迪心灵的作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