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赏析】
元好问的一生命运乖蹇。在封建社会,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封建士大夫不能不以仕途为意;但是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污秽又使正直的知识分子难以接受,因而道家遗俗出世的思想也有极大影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就是古代知识分子复杂心态的典型所在。元好问的这首词,正是他本人人生观的真实写照。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北邙山地处河南洛阳北面,厚葬着许多历代王侯公卿。想当年这些王侯公卿也曾叱咤风云,盛极一时,如今却都长眠地下。一抔黄土掩尽了他们昔日的煊赫,烟消云散。诗人面对此景,不由得悲从心底来,慨叹这滚滚黄尘掩尽了无数英雄!他不由得回想起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短暂有涯,流水转瞬即逝;同样,流水逝而不断,又反衬着人类对生命有限的绵绵长恨。黄土的意象和流水的意象一静一动,恰如人生在世时的不断进取和身后的默默长眠。人的一生追求,最后所得到的只不过是化为沉寂的黄土,生命的归宿只能如此吗?
确实如此。面对此情此景,词人幽怀满腹,但更可叹的是在古人长眠的北邙山下,居然没有人可以与他分享这幽叹,他只能身对游魂,目送归鸿,眼看着季节的更替,生命的流逝,在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面前欲诉无语。
诗人终于领悟了人生。在下阕,他直抒胸臆,倾诉了他的领悟。“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年少气盛的时代,每每感到怀才不遇,总埋怨命运太不公平,没有给自己创造机会去建功立业,成就盖世功名。但是如今想来,即使成就了盖世功名又怎样呢?那些默默长眠于北邙山下的孤魂当年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归于一抔黄土吗?由此看来,当年对命运的埋怨是多么浅薄!倒不如索性抛开一切,浩歌一曲,醇酒千钟;在浩歌中神情飞扬,在醇酒中忘却一切世间烦扰。在浩歌醇酒中,俗世间那蝇营狗苟顿时显得毫无价值,而生命之流汹涌澎湃,是那样的充实,那样的富有活力!
男儿在世,建功立业并非妄举。但是如果为了建功立业却舍弃了生命的真正目的,只着眼于身外的荣华富贵官爵利禄,无异于买椟还珠,必然导致达则飞扬跋扈,穷则委琐颓废。故而,男儿行事,不能以穷通为标准审己度人。所谓“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才能够真正把握短暂的生命,使有限的人生获得永恒的意义。
这首词既用哀怨的笔触揭示了人类无法摆脱死神的大悲剧,又能从这无法挣脱的束缚中求得超脱之道。词风深沉博大,显示了词人旷古罕见的追求和包容古今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