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高中版

学生习作

标签人生

发布者:  时间:2015-08-11 15:11:37  浏览:

标签人生
魏剑美
    毫无疑义,这是一个标签化的时代。高干、企业家、博士、学者、作家、海归、名流……花样繁多的标签正被人们疯狂地往身上粘贴,不仅如此,就连住宅汽车化妆品饮料香烟等等物品也被贴上人格化的标签,比如“高尚品质”“精英生活”“贵族品位”“厅局级的享受”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背景之下的一个现代人其实就是一系列标签的组合。
    不同的身份标签就意味着不同的社会定位和命运走向。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其身上标签的命运。
商业化社会的今天,现代人的标签化不再仅仅是被动的过程,更是不少人的主动选择。有标签要张贴标签,没标签也要创造标签。于是乎,官员想方设法要贴上书法家、博士、客座教授的行头;商人则削尖脑袋往官场上靠,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杰出青年、优秀企业家,无一不是抢手的烫金招牌;很多学者终其一生殚精竭虑就是为了谋一个教授、博导的名分;即便是刚刚毕业求职的大学生,也纷纷列出获奖多少、考证几何……
    商业化时代,似乎身上贴的标签越多自身的价值就越高。也正因此,生意最好的是大大小小的名片店,区区一张名片已经不足以盛下达人们的光辉头衔,不得不继以“补充名片”,那更牛的干脆搞成一部小册子,满满当当贴上所有的人生标签。我亲眼见识过一个多达316个头衔的超级名片,从“副处级离休干部”、“市级劳模”、“享受单位特殊津贴”到“老年人门球比赛亚军”、“街道书法协会第二副主席”一应俱全。毫不夸张地说,读完这部名片就等于读了一部他老人家的个人传记兼市井社会变迁史,更有意思的是,如此重视名节的人物,居然还给自己取一个艺号叫“翰墨散人”。旁有一行文字曰:散淡人生,淡泊名利,寄情书墨,悠哉乐哉。真正是在入世中出世,俗世的荣誉和文人的高雅两方面标签都一体均沾了,就好像给商品打出“贵族品质,草民价格”的广告一般,呵呵。
    “注意力经济”是近些年炒得很火的一个词汇,赢取商机的关键点是赢取注意力,通俗说就是看有多高的回头率。美人靠美赢取注意力,丑人也可以靠丑放手一搏。不怕没优点,就怕没特点;不怕没人性,就怕没人气。这“特点”说穿了就是标签,这“人气”说穿了就是标签的吸引力大小。所以现代传媒与其说是做新闻不如说是做标签。“天下第一月饼”、“世界最大牛仔裤”之类的把戏玩过之后,就得炒作“打工皇帝”、“伟人菜谱”、“女王推崇”、“全球限量”之类的概念,虽然逻辑上和情理上都未必能通,但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印记肯定鲜明。咱中国人到底是有“四大发明”作为底气的,几年前就炒出一个“诺贝尔贡献奖”,让不少急于贴标签的人物买了回去,还堂而皇之地到处招摇,倒比那真正得了诺贝尔奖的人还神气活现。至于一般的什么“世界华文大赛”、“汉诗国际金奖”、“全球名人辞典”就更不用说了,据说有人寄出一幅幼儿园时候的画作,名为《我要尿尿》,居然也捧回了“全球艺术大师邀请赛金奖”,并被告知“尊作已被卢浮宫永久收藏”。
    话说我最近认识了一个“江南第一才子”,见其名片上的自我介绍是“身高和周星驰相差无几,年龄在金城武和周杰伦之间,血型和徐静蕾一模一样”。这位大仙轻而易举就和周星驰金城武周杰伦以及徐静蕾攀上了渊源,并驾齐驱起来。这一操作模式颇得“康帅傅”、“沃尔马”、“啃得鸡”的山寨精神。不能不承认这标签贴得别出心裁、颇具创意。
标签时代,我们不仅用选购商品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这个世界,我们自身也活着活着就活成了一枚或者多枚标签。物化的、名利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影响和决定着我们,使我们越来越远离人生的本质和目的。心灵的自由、对爱和美的体悟、对星空的仰望,这些质朴而美好的追求正日益淡出。理想变成笑谈,崇高显得荒诞,人生被高度浓缩为一个或者数个关键词。每当我看到报纸上一则又一则的讣告,每当我走过林立的墓碑,我总止不住想:他们真的为自己而活了数万个鲜活的日日夜夜吗?或许,他们只是在为着一枚或者数枚标签而奔波,此后,他们又将作为一枚标签而被记忆或遗忘?
    是的,在逼仄的商业社会中,不少看上去是“自由意志”的行为,事实上很可能恰恰是“奴隶的自由”。在我们忙着给自己贴标签的空隙里,是不是也该偶尔停下来听一听灵魂的声音?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赏析】
    作者以“标签人生”为题,列举生活中的名片现象,从“提高修身价值”“赢取注意力”等维度,对“标签现象”进行了剖析,明确指出根源在于“物化的、名利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呼吁人们应当“听一听灵魂的声音”。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众多标签,语言中透着幽默诙谐,给人以事理的启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