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赏析】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为北宋名臣,曾举荐王安石一同担任宰相。这是他旅宿甘露寺的感怀之作。甘露寺,坐落在长江南岸镇江的北固山顶,从上面可俯视汹涌澎湃的滚滚长江。
诗的前两句运用虚写的手法展示了僧舍的环境,写出了诗人投宿僧舍后的感受和幻觉。诗人在靠江的一间屋子里歇下来,便发觉屋子里充满了水汽,似云似雾,连枕头也是凉沁沁的。静耳一听,房子下面响起了阵阵松涛,也不知有多少松树,只觉得像海潮似的,呼呼啦啦,一阵比一阵紧。潮湿的水汽和翻滚的松声慢慢把他带进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仿佛置身于千峰之上,山中云气直扑到枕上来,又好像来到岩壑深处,风卷松声,就从床底袭来,其声呜咽,令人心颤。这两句诗劈空而起,在夸张、幻想的笔法中融进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北固山的高峻地势和甘露寺远离红尘的清肃。
后两句就是在此基础上实写长江景象,拍天之浪大如银山,不仅形象鲜明,画面壮阔,而且又表现出了磅礴的气势。诗人所住的地方,窗外就是浩荡的长江。那长江到了丹徒附近,陡然波涛汹涌,白浪翻滚,气势实在惊人。试想那十八里的江面,还加上波涛的涌托,那“银山拍天浪”五个字,写得恰如其分,毫不夸张。然而,使人为之目眩神骇的却是“开窗放入大江来”这七个字。那大概是凌晨时分,诗人从床上起来,要看一看江上的景色,他打开窗子,不禁猛吃一惊,那一望无边的大江,仿佛一下子扑进窗子里来。只见风水相激,波澜翻卷,云气浩荡,有如一座银山当头压下。一个“放”字,改变了人与大江的关系,本来这句的意思也就是“开窗看大江”,人是主动的,大江是被动的,但现在大江却变成主动的了。这个“放”字,极其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打开窗户的一刹那看到大江壮丽景色时的激动心情,他的感觉好像是江景突然冲进来,一下子抓住了他的眼球,占据了他整个的视野。这样写,既新奇,又有根据,既突出了诗人刹那间的心理体验,又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
读此诗,我们的心灵会得到一种净化,山顶的云雾松涛、大江的银山雪浪会荡涤我们的俗念尘思,在观照诗人的开阔胸襟和豪爽气概中,在体悟诗人对生命自由的歌颂中升华人生的境界,敞开我们的生命之窗去拥抱大江大海,领略更美好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