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培养管理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物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发布日期:2021-10-30点击数:

 

  一、学科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是关于物理学科教育与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边缘学科,它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物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教学理论、和物理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改革等理论,并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为中学物理教学以及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向培养合格的物理教师,使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具有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教材、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物理教育研究能力,从而为顺利从事中学物理的教学与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
本学科 拥有计算机设备、专业资料室、专业实验室,这些都为本学科持续、稳定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本学科还具有中学实习基地,为学生调查科研、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稳定的场所。
本学科点有较强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现有教授 5 名,副教授 2 名。 学科成员先后有 8 人次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
本学科研究达到较高水平,研究成果获 得国家级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 3 。承担教育部、省教育厅教研课题 15 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 项、三等奖 2 项。编写教材、著作 8 部,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 30 余篇被 SCI 收录。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人才,能胜任高师物理教学论及中等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要求为:
1. 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勤奋好学、创新求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2. 热爱教师职业和物理教育工作,有志于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能够胜任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普通物理学和中学物理教学工作。
3. 掌握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普通物理及物理学科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了解各国物理教育的现状和改革的趋势,能独立设计改革方案,进行教学试验,深入理论分析,撰写科学论文;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能力。
4. 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外语文献。
  (二)研究方向
1. 中学物理课程研究
2.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3.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三)主要相关学科
课程论;教学论;物理教育;普通物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社会学。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 3 年;学分不少于 36 ,不超过 38 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与课程编码

总学时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公共学位
           必修课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0

2

1

考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60

3

2

考试

综合
           英语

听力,写作

160

4

4

Ⅰ—Ⅱ

考试

口语

专业学位必修课(专业方向课,要求根据本人研究方向,只选1门)

基础
           理论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60

3

3

考试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专题

60

3

3

考试

教育心理学

60

3

3

考试

专业
           方向课

物理课程论

60

3

3

考试

物理教学论 

60

3

3

考试

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

60

3

3

考试

非学位
           必修课

文献阅读

20

1

1

考查

专业选修课(要求根据研究方向,任选2门)

国际物理教育改革与研究

40

2

2

Ⅰ、Ⅲ

考查

物理学史

40

2

2

考查

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40

2

2

考查

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

40

2

2

考查

物理探究实验

40

2

2

考查

计算机与物理实验教学

40

2

2

考查

公选课、跨专业课程、补修课

要求硕士生根据个人发展需要修读1门2学分全校公选课;并修读1门2学分的跨专业课程(可以是本院其他专业的课程,也可以是其他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补修1门与提升实践能力有关的课程(不计学分)。

实践活动
           与撰写学位论文

参加学术活动

第一至四学期进行,考查(提交学术活动记录),1学分。

参加教学实践

第四学期进行教学实践(助课、讲课训练等),20学时,考查(提交书面鉴定),1学分。

参加社会实践

第五学期结合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社会调研等活动,考查(提交社会调研报告),1学分。

撰写学位论文

第四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第五学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理论联系实际,有创新。第六学期进行学位申请、论文评阅和答辩。在学期间发表一篇至少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省级公开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3学分。

  (六)课程简介、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方
           法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内容:教育科学研究概述;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教育研究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历史研究法;教育比较法;教育调查法;教育观察法;教育测验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

使用教材

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裴娣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
           3.张景焕、陈月如、郭玉峰,《教育科学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4.施铁如,《学校教育科研》,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5.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代
           课
           程
           与
           教
           学
           专
           题
           研
           究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启示;课程与教学的词源分析及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基础;课程设计的取向及模式;课程的分类标准与课程结构;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及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国内外教学模式述评;教学过程本质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研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等。

使用教材

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1-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杨小微,《现代教学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丛立新,《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石鸥、刘丽群,《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育
           心
           理
           学

内容简介

本课程教学内容由绪论、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五部分组成。共讲授八章内容。教学中,以丰富多彩的体例形式系统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并综合大量案例阐释了这些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系统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使用教材

陈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参考书目

1.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物理课程论

内容简介

本课程探讨了物理课程理论的最新进展,并从物理课程的实际出发,对物理课程改革的实际进行了探讨,紧密结合我国物理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了物 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物理课程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从纵向对我国物理课程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与国外的情况作了横向比较;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物理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第四部分探讨了与物理课程改革相关的综合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问题。

使用教材

廖伯琴,《目标、理念、标准、实践—新编物理课程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1.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4.郑军,《物理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5. 廖伯琴、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物理教学论

内容简介

内容主要设计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物理课程内容与设置、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中学物理学习及能力培养、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及教学的整合、物理课程管理与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使用教材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1.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瞿葆奎,《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王志军,《物理教育比较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5.廖伯琴、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

内容简介

把现有的物理实验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实验为基本实验,各类实验课的学生都做。第二层次实验包括基本、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把一些内容简单、操作方便的近代物理实验也下放到了第二层次(例如:全息照相、密立根油滴、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等),第三、四层次实验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

使用教材

张雄、王黎智,《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王宝升、张爱军,《大学物理实验》,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爱军,《综合与近代物理实验》,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3.沈元华,《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任隆良、谷晋骐,《物理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5.朱鹤年,《物理实验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国际物理教育改革与研究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介绍国内外物理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式和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介绍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科学教育和物理教育改革;介绍我国的科学课程和物理课程改革;讨论物理教育研究与改革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物理教育改革—国际比较;物理教育改革—综合研究;物理教育改革—实证研究。

使用教材

廖伯琴,《中外物理教育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曹磊、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骆炳贤、何汝鑫,《中国物理教育简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郭玉英、王春凤,《物理教育研究与改革讲义》,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4.朱鋐雄,《物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许耀刚,《中学物理教育学》,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2


           理
           学
           史

内容简介

本课程系统论述物理学发展史,包括古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注意分析杰出科学家的创造道路,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挖掘物理学史料的素质教育因素,并为物理学史与教育结合提出积极建议。对20世纪物理学及其思想方法的论述尤为深入,全面反映了该世纪的物理学发展状况。

使用教材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董光璧,《世界物理学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2.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出版社,1994
           3.刘筱莉、仲扣庄,《物理学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美] 弗・卡约里,戴念祖译,《物理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吴景彦,《物理学史上的科学家》,劳动人事出版社,1988

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讲授现代物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介绍现代物理的现状、新成果、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大到宇宙的结构,其过去发展的历史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小到组成物质的原子和亚原子结构;中间涉及极端条件(低温、高压、强电磁场)下物质所表现出的各种新现象和新规律。既试图扼要地讲述相关的物理内容,也尽可能介绍一些现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故事。希望引起读者们了解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物理对于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意义,体会研究物理学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现代物理研究方法,开展物理教学研究,在中学教法中能融入现代物理某些内容,拓宽知识面,以适应改革需要。希望引起学生了解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物理对于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意义,体会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使用教材

赵峥,《广义相对论讲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黄祖洽,《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科学出版社,2007
           2.玻姆D,《现代物理学中的因果性与机遇》,商务印书馆,1965
           3.王顺金,《物理学前沿问题》,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国梅,《材料物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法]德纳然等,《液晶物理学(注释版)》,科学出版社,2008

物理探究实验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物理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物理实验能力,从而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内容包括:PASCO仪器的介绍,力学,热学,光学等实验设计与研究等。

使用教材

肖利、刘茂军,《探究物理实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尹端津,《初中物理实验小项目探究性教学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
           2.陈友道,《中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案例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宗丰德,《物理实验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李天应,《物理实验》, 1992
           5.张映辉,《大学物理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条: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