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一步提升学院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院课程领导力,结合《新闻与传播学院课程标准制定与管理办法》,对原有课程标准修订和课标小组工作办法安排如下:
1.从全院层面分配课程标准的设计。
2.从教师最擅长的领域去规划课程标准设计。
3.从教师专业化方向定位的角度规划课程标准设计分配。先由学院初步规划,教师可根据专长和未来发展方向,科学选择,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如果有遗漏或需要调串,教师可以与教学副院长、系主任商量,再做调整补充。
4.尽量考虑主要负责同志工作负荷的均衡性。暂时多的,以后进人时再分担。
5.希望系主任和学院的干部多承担些课程领导和组织工作。学院平台课、综合实践课、改革试点型课程等尽量由系主任和有专业背景的干部把关,如任务繁重,可以在小组中找一位骨干教师协助完成。
6.每门课程成立一个课标小组。每门课程的负责人为临时负责人,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做调整。如果有的同志有决心和实力承担课程负责人可报名。临时负责人需参加过专门课程培训,了解课程设计理论,具备课程设计能力,对某领域知识和技能掌握得较为深入。
7.课标小组的临时负责人既是该门课标建设的负责人,也是该门课程运行效果的反馈人,同时也是该门课程评价(考试)的牵头人、审定人。
8.全院相同或相近类型课程使用一套课程标准。承担同类或相同课程的教师组织成一个课标小组,形成一个核心课标,各专业在使用中可以在核心课标后附上执行意见。
9.课程标准由临时负责人主导写作。临时负责人要先进行调研,形成科学的课标内容架构,提出写作要求,然后分工写作,再整合优选成员提交内容。研制过程中可组织灵活的集体研讨,将最佳意见整合进去。小组成员要认真写作,认真配合。
10.临时负责人自己如果精力不足,可聘请外部力量协助完成,但临时负责人要把关和修订。
11.每学期开学前先完成该学期课标的修订。开学后抽空陆续完成其余的课标修订,教学口各层面支持组长自主组织研讨修订,修完一门审一门。
12.课程标准的修订要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新闻与传播学院课程标准制定与管理办法》以及学院相关培训内容。课标小组要基于产出导向教育(OBE) 和以学习为中心理念,根据行业和学科发展前沿,大胆做好课程的减法和加法,突出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设计课程;要坚持课程本位,避免教材本位,树立“用 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要照搬某本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 体系来编制和修订课程标准。
13.本院课程标准定位为“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结果及其达成和评价的体系”。“标准”的含义是目标和结果,不是一条限制线。目标设定要考量学生发展差异性和课程知识的开放性,“下有底线,上不封顶”,分为基本水平、丰富水平和高级水平三个层级,在陈述上分别用“能够”“初步”“尝试”三个词语限定,以此来设定应知应会内容、深化内容和拓展内容。
14.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的陈述要简洁、明确,便于教学和考试参照。课程标准是教的标准、 学的标准、会的标准、考的标准、教学检查的标准、教学保障的标准。按照学校要求,参照其 他院校做法,学院将依照课标逐渐实行“教考分离”,全组教师都要参与意见以免在考试评价时出现事故和争议。
15.各组临时负责人在写作过程中,先参看原有的课程标准,在原基础上合理修改,不要 全部推翻,修改处加红。原执笔人、写作日期、修改日期等都不要删改,新修订人和修订日期 补充在后面,要体现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