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师传媒在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活动 >> 月旦读书会 >> 正文

月旦读书会
月旦读书会·仲冬之月丨常江:如何在一个亢奋的时代保持清醒——读李普曼《舆论》

 

12月14日下午,“月旦读书会·仲冬之月”成功举办。本期读书会有幸邀请到《舆论》(李普曼著)的译者——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常江老师担任导读者,带领师生一同解读李普曼这本近百年前的著作。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与传播学院夏维波院长担任本次读书会助读者,学院青年教师陈曦、信险峰、陈玖冰博士为本次读书会的分享者,本次参会师生共240余人。

月旦读书会·仲冬之月线上读书会截图

会议伊始,常江教授讲述了他对学术专著阅读方法的独到见解。他认为:阅读学术专著时应采取“症候式”阅读法,强调阅读时的语境化解读,不能脱离著作撰写的时代环境和作者本人,应将自己代入那个环境以了解、发现作者掩藏在表层文本之下的真意。在常江教授看来,《舆论》的作者李普曼是一个复杂的人,他身为政论家,在崇尚精英主义的同时,却具有一种超越党派的特征;而《舆论》的出版年代讯息技术突飞猛进,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这些都对《舆论》的成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之后,作为本书的译者,常江教授结合自身的翻译经历,从多年研究并总结的李普曼的四个观点出发为我们层层解读《舆论》:首先,舆论不是客观存在的“对象”,而是人为制造的“建构”;其次,舆论的运行机制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本质:操纵;再次,舆论的存在源于结构性力量对人性弱点的利用;最后,只能依靠制度化的专业精英是对大众社会进行救赎。

在研讨环节中,学院多名青年教师从不同维度表达了各自对本书的看法,并与常江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信险峰博士表示李普曼的书仍然没有对如何限制人性之恶、限制精英之恶给出明确的答案,并和常江教授共同探讨了《舆论》的跨时代、跨文化的理论力量如何体现问题;陈曦博士认为“拟态环境”并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它的形成和运作应该是被一种牢不可破的社会结构所综合,因此“拟态环境”对不同阶层的效果也应是不同的,同时陈曦博士就“拟态环境”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中如何发挥作用同常江教授交换了意见;陈玖冰博士从自身信息技术专业背景出发,认为当前更多强调的是舆论正向反馈,但在网络非理性环境下,舆论的功能并非一直如此,同时还就卢梭的“公意”与李普曼所批判的“众意”该如何解读同常江教授展开了探讨。

最后,夏维波院长为本次读书会做了总结。他将李普曼概括为“高”“大”“全”:高,指的是李普曼的情怀,他像是在建筑一座大厦,一座在人性与现实之间倾斜的大厦;大,指的是思想上博大精深,西方的著作可能从圣经开始谈起,像战争一般给人以漫瀚无边的感觉;全,指的是传播学的很多理论都能从李普曼的著作中找到源头,并且表述要言不烦,也是将其放入整体的社会结构中来考量而不是孤立的。同时,他认为译者常江教授的翻译与作者的思想与思维是同频共振的:第一,常江教授通过症候式分析既讲出了作者讲出来的东西,又讲出了作者没有讲出来的东西;第二,常江教授更译出《舆论》这百年前的著作对当下的意义,即在一个媒体喧嚣、亢奋的时代当中,我们该如何回归冷静,认识到媒体和社会的本质关系究竟为何;第三,常江教授无论是翻译还是讲解都和作者相似,都是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般给人以轻松的感觉。最后夏院长对常江教授带领师生走近作者,引导师生解读《舆论》表达了感谢。

常江教授是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媒介文化研究、数字新闻学、视听传播研究等,著有《中国电视史》《数字时代的新闻业:文化视角与欧美经验》《从经典到前沿:欧美传播学大师访谈录》多本译著。本期研读书目:李普曼《舆论》的中文译本即出自常教授之手。李普曼的《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并提出了著名的“拟态环境”理论,更涵盖了后期多个学术理论的理论渊源,至今仍保有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权威地位。

T / 0431-81765566

吉林省长春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卓越大街399号

399 Zhuoyue Street,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数字化校园
Remember me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