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农历八月初一下午,“月旦读书会•隙月部”仲秋之月读书会如期举办。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书目是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出版专业研究生张碧芮担任本次读书会领读人,2020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刘沫含担任主持人。学院教师、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共计四十余人参与了此次读书会。
张碧芮向大家介绍了分享《乡土中国》的原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此次读书会上除了阅读文本之外,也能够将费先生的探索精神收藏在心,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张碧芮分别从四个部分展开对这本书的介绍,包括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根基—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的人际关系网络、维持社会秩序的治理方式和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
张碧芮先介绍了本书的《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三章。这一部分是全书的基石。费孝通先生在全书中,从“土气”切题,分析了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费孝通先生说道,在社会学中有两种社会,一种是礼俗社会,没有具体的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而另一种社会是法理社会,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中,人与人的信任并不是基于对契约的重视,而是一种对行为规矩熟悉的可靠性。于是形成所谓的乡土本色:一个礼俗社会。是异于西方的法理社会。张碧芮介绍道,在本书第一部分中费孝通先生驳斥了“乡下人愚笨”的观点。他认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心智并无不同,不过是生长的环境不同,需要面对和学习的知识不同,所以不能以城里人的标准去衡量乡下人。对于这一部分的介绍,孙欣同学对“文字下乡”这一话题发起了讨论:一是为什么农村文盲比城市的多。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字下乡的必要性。
张碧芮介绍道,在《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这部分中,文章内容有着强烈的逻辑关系。以阅读顺序为先,从浅到深,层层递进。费孝通先生介绍了社会结构,并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差序格局”,是指人与人关系呈现为交叠的人际网络,这个网络以个人为中心,是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原则而延展出的同心圆体系,具有较强的伸缩能力。不同的社会格局中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同时费孝通教授重点叙述了中西方社会人际关系中的网络结构的差异,每一个社会关系网络都结附着道德要素,大到家族,小到男女的感情定向。费孝通先生认为,只有从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特点和文化系统出发,才能认识中国乡土社会所面临的困境,找到化解困境的合理方法。陈诗琪同学与大家分享道,“差序格局”是针对中国基层社会提炼出的一种理念类型意义上的社会结构。
在《礼治秩序》和《无讼》这两篇文章中,费先生讨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治理方式。孙雨欣同学对这一部分进行了补充:一是探讨了礼和法在中国乡村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关系。二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用维护乡土社会秩序的礼治不能够更好的处理当今的乡村利益的关系和矛盾,因此理清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礼治与法治的关系,把握其在当前的基本态势,并实现两者的互动与整合,对转型期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和有着重大意义。
在《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和分离》《从欲望到需要》这四篇文章中,费孝通先生主要讲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他提出了四种政治权力: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适应乡土社会的教化权力和发生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时势权力。费孝通先生还介绍了血缘与地缘的关系,在乡土社会中的地缘关系是依附于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是乡土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提到时势权力,费先生接着写到了关于社会变迁的一个问题——社会计划。在现代社会,人们从欲望到需要,就是自发到自觉,是社会变迁的里程碑。在介绍完这本书的内容之后,张碧芮也分享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对这部分的内容,杨多铎同学和大家探讨了现当代权力变革的脉络及其原因。并且强调了四种权力的逻辑性。
“月旦读书会”是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使学院的读书文化更加厚重,同时也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学习研讨的空间而定期举行的读书会。读书会分为教师参与的“庭月部”和学生参与的“隙月部”两种,时间频采用时节纪月,每月农历初一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