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师传媒在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代码:10203



(类   别 )

名称:出版

代码:0553



级 别



2023227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出版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新时代出版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出版专门人才。具体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出版观,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热爱出版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和创新思维,适应当代中国出版业变革的要求。

3)掌握系统的出版专业知识和融媒体专业技能,具有独立从事出版工作的能力,达到国家出版管理部门规定的任职要求。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2.培养方向

方向一:出版理论与阅读研究。培养具有扎实的传播学、出版学基础理论,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理论知识解决出版领域关于受众、阅读与市场等方面问题的高层次人才。

方向二:出版编辑实务。培养文化底蕴厚实、文字功底过硬,懂得出版法律法规,具备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生产发行、版权贸易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出版人才。

方向三:融合出版。培养系统掌握出版领域相关知识,贴近出版前沿,追踪出版产业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融合出版技术能力,能够进行融合出版产品策划、生产、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3.学位标准

学制三年,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出版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出版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1)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业务素质和强烈的责任心。
 
2)应掌握语言文字、出版写作、出版基本理论、计算机和外语等基本知识;了解出版方针、政策、法规;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等知识与方法。
 
3)应在学习期间从事具体的出版物编辑、复制、发行、管理等观摩与实践,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4)应具备获取知识、实践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协调、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5)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出版实践进行选题,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出版设计等。论文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先进技术与科学方法,深入分析或解决出版实践中的问题;论文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社会评价好。学位论文严格执行学术不端检测制度和双盲审制度。学位论文通过评审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二、基本条件

1.师资队伍

1)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在制度保障方面,学院以书记为组长,院长、副书记和副院长为副组长,成立了专门的师德师风领导小组,依据《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和《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对学院的师德师风工作进行全面的顶层设计,并制定一系列实施措施。

在具体实施方面,加强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习。加强立德树人意识的培训,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守初心,不断涵养教育情怀”“担使命,切实担当教育大义”“知差距,大力弘扬专业精神”“抓落实,积极建构崇实品格”。定期举办试卷展、出版《新闻与传播专业能力导向的考核与评价样例》系列丛书,推进能力导向的教育培育与教师的责任意识。在学生中开展选课意向度调查和教学满意度调查,以学生反馈形成考核档案与资料,激励教师的责任感,强化教师的教育担当。

在监督落实方面。发挥督学、干部和党政一把手的师德师风督导作用。通过听课、助课、研课在共同体中学习,通过备忘录制度、座谈会制度交流提醒。落实激励和惩处机制。通过“知行奖”,树立一批爱岗敬业、爱生助生、钻研学术的正面教师典型,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2)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师资队伍、导师队伍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共有校内外导师40人。专任教师25 人,校外行业教师15人。专任教师中,中青年教师的比例100%;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23人,占比92%拥有博士学位17人,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8%。研究生导师具有较好的出版专业教学或出版实践经验,有与出版相关实践经验教师19人,占比76%15名来自出版单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副高以上职称专家作为兼职指导教师。6人在与出版相关的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中任职。其中,夏维波担任吉林省传媒学会常务副会长、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副会长、吉林省新闻传播专业教指委委员、吉林省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陈莹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文史类)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编辑出版学会副会长等职务。王秀艳任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传播协会理事、吉林省传播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除负责本校硕士论文的指导工作外,陈莹、张玉梅、李西亚等多位老师承担其他高校硕士论文的外审工作。

2.科学研究

1)依托科研项目实现以研促教。团队教师承担国家社科、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能够及时将本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2)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可以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环节,我专业支持研究生参与导师各级科研项目。

学科队伍2022年承担省级科研课题4项,市级科研课题1项。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7项,其中包括重要级别论文1篇,CSSCI级别论文2篇,核心级别论文1篇。省级教研项目5项,其中包括重要项目1项,出版著作1部,地厅级决策咨询报告1项。

3.支撑条件

学院依托部校共建平台,建成可供出版专业硕士培养的工作室6个,其中融媒体新闻厨房依托中国新闻吉林分社等开展工作室活动,速录工作室与长春乾元速录公司长期合作,摄影工作室与吉林画报社等建立合作关系,融合出版工作室与方正集团共同进行产品制作,舆情分析工作室与吉林日报社开展合作项目,编印工作室与吉林金星教育集团开展项目合作。同时成立金星国际教育集团(吉林省金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实训基地、城市晚报联合实训基地、吉林摄影出版社联合实训基地等多家专业实践基地,这些能够充分满足研究生专业实践需要。

学校图书馆及学院资料室收藏有数量与种类丰富的图书资料,图书馆图书总量在146万册、期刊9800余种、专业数据库22种,其中出版专业相关的图书77741册、期刊1943种。学院建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针对授权点建设需要,购买大量与出版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类书籍六千余册,随时供学生查询借阅。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充分保障。

在学院这些条件的支撑下,本专业学生在各种大赛中屡次获奖。2022年,2022级两位学生获得中外传播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一等奖、一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21级一位学生获得第三届吉林省青年媒体创意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级两位学生获得“第三届吉林省青年媒体创意创业大赛”一等奖。

4.奖助体系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如金星奖学金、薛亮奖学金等;以及研究生助学金。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健全,学校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宁缺毋滥。另外,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教师们也积极为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2022年,2021级学生获得普通奖学金6人,2020级学生获得普通奖学金9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建设有效激发出研究生勤奋学习、专心科研、积极向上的热情。

三、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拔

出版专业每年开展招生宣传,除进行吉林省内相关专业的招生宣讲外,在教师外出培训、参会期间也会进行省外的招生宣讲,宣讲材料经过学院和专业的统一设计制作。据统计,出版专业2022年录取人数为5人,其中具有新闻、编辑、印刷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有3人,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2.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思想引领

① 抓好核心学习内容。开展学院理论中心组学习、召开座谈会、撰写学习心得等多种学习活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干好工作的实际行动。

② 利用好学习平台。聚焦思想建设、意识形态、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依托学习强国、新时代e支部、部校共建等平台,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学院科学治理、创新发展。

③ 深化“三全育人”。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推动金课建设。获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与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联合申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课程群多维共通立体教学体系创建与实施”获得“2022年吉林省教学成果奖高教类二等奖”。“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部校共建培养模式研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名教师被学校授予“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好干部”荣誉称号;学院被学校作为吉林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报荐到省教育厅;党建工作被学校作为吉林省“基层建设年”创新实践案例报送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

2)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组织引领

① 院党委和支部两级党组织坚强领导防疫。组织制定了《新闻与传播学院防疫期间志愿者安排制度》,使志愿者安排有遵循有依据,保障了学院在疫情期间正常的教学秩序及工作运转。先后组织教师志愿者73人次投入抗疫队伍,志愿者累计服务1197天,为学校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② 抓好舆情和意识形态管理。引导师生齐心合力抗疫,有力配合学校和当地政府的防疫工作。

3)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作风引领

①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②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师德问题排查制度,定期排查师德问题,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立即纠正。

③ 发挥榜样带动作用。我院教师王鹏获得学校 “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4)落实马新观教育

组织学生撰写抗疫题材新闻稿件,在东田社区公众号发表。陈莹老师、毛彤老师、李慧老师和魏展坤等15名学生围绕香港及国际热点话题,制作大量宣传海报、漫画等作品,受到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致信感谢。在学院开展《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学习活动。

5)创新思政工作路径

① 抓好品牌思政项目。开展“吉师大讲堂”“青马工程”“吉师六律”“数字讲述”(学工品牌)、新传部落公众号、“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等。

② 做好防疫期间的思政创新。立足大思政理念,全体硕士导师启动“心灵驿站”沟通项目6回。开展“健身操”“八段锦”“自身负重练习”等线上文体活动16次。开展寝室特色活动3次。“爱国卫生月”经验在全校推广。

6)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2022年选聘4名优秀青年教师做兼职辅导员,学校选派1名处级组织员,充实到思政工作队伍中。

3.课程与教材

1)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2011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依据“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7 修订)》,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落实,深化课程的效能。

课程设置设计严谨规范,具有可行性。主要包括课程学习、个人学习计划、学位论文、实践活动和实习见习等环节。各环节紧密服务于培养目标,对行业需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课程设置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立足理实融合、媒介融合、知识跨域融合,除开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规定的课程外,同时运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媒体传播实践、媒介文化、专业领域知识四个核心课程模块,以适应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2)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改变教学模式,倡导项目式、任务式学习,分小组进行研讨,既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又通过对个人的考察来保证每位同学的学习效果。在深度学习任务上,探索基于出版案例的学习模式,在案例建设、案例剖析过程中,使学生既能够运用理论来解决问题,同时也具备理论迁移与创新的能力。

3)科学规划、多头并进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规范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选用人民大学出版社和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或自编的高质量研究生教材、讲义;教学内容系统前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团队化教学,开展校媒互动。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学校与行业导师结合的培养方式。校内教师主讲的课程,嵌入业界人员配合教学;同时实施逆向嵌入,师生参与完成出版业界的相应工作项目。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加大实践环节的课程比重;注重与业界建立联合培养工作室;注重专业比赛对实践训练的激励作用;注重建设高水平实践基地。构建了“课程—工作室—专业比赛—校外基地”“四重奏”实践教学体系。

4)以优化教学内容为目的,完善教材建设

依据培养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材的编写;确立教材编写原则;注重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更新研讨,教材内容设计遵循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认知规律;建设教材编写文献资料库;加强教材选用管理,严格教材选用程序,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4.导师责任落实

1)制度方面

校院两级制度建设。学校制定了《9001cc金沙以诚为本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管理办法》,规定了专业学位指导教师应具备学校和学院基本条件。学院制定了导师选拔、培训和指导等系列规章制度(见《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与传播学院制度汇编》)。

2)遴选、考核程序

依据学校和学院导师选拔制度,根据教师申报导师志愿,学院根据申报推荐办法,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对不符合、不同意的教师,学院不予推荐。

双选、校内外导师选拔:对于导师的选拔,实行双选制,学生选择导师,对于不负责的导师,学生三年不选择的导师,学院取消导师指导学生的资格。

更加注重校外导师的实践能力,导师的敬业精神、学识和品德等方面都是校外导师重要的选拔依据。

强化导师考核: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对导师进行考核,同时学院对导师考核制度进行了补充,专业导师严格按照《9001cc金沙以诚为本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进行全过程指导,提升指导能力和指导效能,指导不合格者,停止指导研究生,加强后期培训。

3)培训

加强导师团队建设,组织导师定期进行学习,不定期参加学术会议,提升自我学术水平,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指导学生。学院还提拔一些实践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副导师,加大对副导师培养。

5.学术训练

学院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提升学生的新闻传播学学术素养。通过“以项目带练”的形式,依托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校共建项目),陈莹、李长月等导师吸纳学术能力优秀的研究生进入项目团队,参与资料收集、市场调研、素材整理等工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学术实践能力。注重专业课程的学术实践,将课堂教学与学术成果相结合。“融合出版专题”课程通过师生共同撰写《吉林省传媒业融合出版调研报告(2022年度)》,实现对学生融合出版前沿信息查阅能力、融合出版市场调研能力和对融合出版的分析评价能力的建构。

6.学术交流

虽然有疫情影响,本专业研究生依然积极参加各类线上学术会议,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类竞赛。2022年共组织校外专家学术报告8次,学术报告包括出版学、传播学,同时也包括爱国主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7.论文质量

1)论文制度建设

为保障和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本学科硕士点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包括流程的严格管理和内容的严格把关。

①学位论文流程管理较为规范。《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学位

论文过程管理办法》规定了论文指导过程包括研究方向确定、开题、写作指导(初稿、送审论文)、预答辩四个环节。过程管理组织有院学术委员会、导师组两级,院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方向审核、开题组织、送审论文审核,导师组负责初稿审核、预答辩组织。《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学位资格审查办法》规定了学位论文的审查流程,包括审核、复核、学位评定分委会会议三级审查。这些制度性文件,确保学位论文管理各环节科学严谨,没有疏漏。  

②学位论文指导和书写都有明确的制度性要求。《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要求》明确了教师的指导重点是问题或观点的确立、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论文形态结构的选择和设定以及国家标准的运用。《新闻与传播学院开题报告与问询问题要点》明确了论文开题的六个方面注意事项,包括论文题目、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问题假设、研究方式、理论支撑和参考文献。《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硕毕业论文结构及其要素要求》明确了论文结构组成及各部分详细的写作要求。

2)论文基本情况

本专业论文评价侧重应用导向,选题紧扣出版实践,主要以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研究形式为主,总体情况呈如下特点:一是选题应用性强,能够密切跟踪出版行业的学科前沿和产业动态,通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或是专题研究来为出版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行业研究资料,这类论文,有路径、有方法,应用价值很高;二是问题意识强,论文立意聚焦编辑出版行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是探索行业发展的前瞻性议题,紧扣问题去分析,力求找到解决办法;三是论文形式呈现多样化,包括案例分析类、研究综述类、调查报告类等多种研究样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本专业考虑理论和实践学习任务均较重,2020年向本校研究生院申请将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重新修订了培养方案,所以2020级的学生将于2023年毕业,也就是说本专业本年度没有毕业生。

3)论文质量评价

本专业学生学位论文拥有自己独立的评价体系,由双导师进行论文指导,与学术学位论文严格区分,申请程序规范严谨,全部为双匿名评审。每篇论文答辩前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检测通过的学生论文,全部送交外审。

本专业研究生论文历年写作整体质量较高,这得益于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健全、管理到位、导师负责任。本年度因没有毕业生所以没有毕业论文需送外审。

8.质量保证

1)全过程监控与质量管理

研究生培养要对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并按步骤评价和管理。严格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严格执行和遵守学院的各种论文质量监督制度,特别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办法》。同时,落实“双导师制度”和“导师责任制”,切实发挥导师作用,两位导师的指导互为补充,使学生论文更加完善。

2)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

对于学位授予,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关于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以及学校相关研究生教育管理文件等规定。

3)分流淘汰

对于在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各个环节不按规定撰写论文,或者撰写论文不合格的,将不授予学位,予以淘汰。对于毕业后,论文各级抽检不合格的学生,也将取消硕士学位。

9.学风建设

1)学校制定有《9001cc金沙以诚为本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学院在新生入学后开展“心怀敬畏,严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系列讲座,并通过新生教育大会、师生双选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

2)学院制定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于预开题、开题、预答辩、答辩的规定》,按照规定要求,学院每年组织两次研究生毕业论文预开题、一次正式开题。参加预开题前,每位研究生的预开题报告均须由5位校内外专家进行审阅推荐,专家需具备本专业导师资格或本专业博士学位;学院每年组织两次研究生毕业论文预答辩、一次正式答辩。参加预答辩前,须由5位校内外专家针对预答辩论文进行审阅,并在《预答辩推荐表》中签字方可进入预答辩环节。原则上研究生论文至少一次预答辩通过后才可由导师签字,提交研究生院进行重复率检测、外盲审。

10.管理服务

配备了研究生秘书、专职辅导员为研究生教学与生活提供管理与服务;制定规章制度保障研究生权益,制定《9001cc金沙以诚为本研究生奖励条例》《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普通奖学金发放管理办法》《9001cc金沙以诚为本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办法》《9001cc金沙以诚为本研究生安全教育管理规定》等规定,明确研究生在校期间享有的权利;依据学校的奖、助学金评选办法,学院制定院级奖学金评比细则。

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对课程教学、课程前沿性的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授课责任心的评价较好;大部分研究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表示满意,对培养单位管理与服务、科研训练等方面满意度相对较高。

11.就业发展

历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部门,中等、高等教育事业单位,新闻出版及其他传媒行业等。(因2019年招生培养计划为两年制,2022年开始招生改为三年制,因此2022届暂无毕业生)。

四、服务贡献

出版专业对吉林省新闻和出版各媒体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素养提升、服务现代出版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服务地方党委,发挥智库作用

本专业教师参加地方智库建设,为我省地方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本专业为网络文明建设提出建议,为省委宣传部完成“吉林省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十四五’规划”研究报告。

2.服务地方媒体,促进融合创新

本专业教师借助吉林省文创产业创意人才培训基地,长期为地方媒体编辑、记者进行融媒体能力培训;与吉林教育台共建吉林省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支持教育台节目创新;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城市晚报社深度报纸转型升级融合改革,及时总结分析融合出版产品发展情况,促进媒体健康发展;本专业与吉林教育杂志社签定合作协议,专业教师兼职《现代中学生》策划编辑,积极参与杂志的改版和策划。 本专业教师为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前卫医院联合出品的《为生命奔跑》原创音乐短片提供策划和文字编辑服务。

3.参与文化产业建设,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与省内多家媒体签订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联合融合发展战略协议,入驻“吉林省新闻出版与影视广播文化创意创作产业园区”。专业教师参与吉林省数字出版融智库建设。对吉林省新闻出版人员进行了网络舆情管理能力的培训。

五、存在的问题

1.导师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不足,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不多,授权点导师无在在外单位指导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在社会团体任职率不高。

2.思政课程体系构建尚未全面实现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小组讨论等多样教学方法的的门数有待进一步提高。

3.研究生组织和团体建设需完善,活动开展的数量、质量有待提高;研究生教育缺少优秀传统文化和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宣传。

4.需进一步丰富研究生论文研究方法;论文选题多样性不足,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下一年建设计划

1.进一步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完善思政教学体系。科学、合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思想政治理论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建设1-3门课程思政专业课程,发挥学科育人示范作用;鼓励在其他专业课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积极践行五育并举,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2)完善研究生党员培养模式。健全研究生入党考察评价机制,保质保量推进研究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修订学风建设规章制度,重视对学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积极推动研究生培养学术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传承时代文化,弘扬吉师精神。

2.提高研究生出版业务能力水平

1)进一步加强与出版机构合作,完善产教研融合机制。健全与出版企业合作的相关制度,创新合作模式,尝试将课程与出版项目对接,通过任务驱动,使师生真正参与到项目研发、产品制作、知识服务等环节,提升学生技术转化和创新创业能力。预计两年内实现与3-5家出版单位的深度合作。通过真题真做带动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效能,突出结果导向,催生学生创作生产高质量出版作品,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行业高水平大赛。

2)优化学位论文的类型结构。按照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严把论文质量关。论文选题紧密结合行业领域实际,学位论文类型结构涵盖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进一步丰富结构类型,及时对论文质量进行分析并加以调整。

3)建设研究生社团组织和工作室。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社会组织和团体建设,引领开展高质量、高水准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优秀社团品牌化,社团活动常态化;引导学生组建、参加出版专业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培养依托提升学生出版业务实践能力。

3.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力度

1)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制度。严格导师遴选,参照评估指标明确细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考核标准。未来两年增补1-2位研究生导师。加强对导师师德师风考核的权重,在制度上形成引导导师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导向,注重对教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资政建议、调研报告及编写的课程教学案例等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考核与奖励。规范研究生兼职导师的选聘、培训、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依据学校导师遴选和考核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落实学院考核实施具体方案,形成科学合理的导师遴选、培训、考核机制。

2)实现“引进来”“用得好”“走出去”三位一体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加强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校外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校外兼职导师全过程参与课程教学、实践和论文指导等培养环节,行业导师与学校教师进行联合授课。预计两年内建设校企合作型课程2-5门。积极促成部校共建校单位之间导师互聘制,促进学术交流,丰富导师指导经验。充分利用部校共建优势,鼓励导师到出版机构挂职锻炼,提升出版业务能力。

3)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导师团队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培养计划,重点指导副教授职称以上专业教师或导师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成果,支持教师在与出版相关的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中担任兼职。依据研究和指导方向,建设导师团队,发挥团队作用,形成培养合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4.提升学位点服务国家需求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加强学位点产学研合作能力,深度利用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日报、吉林省金星书业有限公司、金星国际教育集团、作文评点报、长春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的合作关系,鼓励师生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多方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发挥智库作用,积极参与到吉林省文化体系构建中,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咨询;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省市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中,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SCHOOL
网站首页

T / 0431-81765566

吉林省长春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卓越大街399号

399 Zhuoyue Street,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数字化校园
Remember me
Baidu
sogou